Wednesday, February 01, 2006

成長.修行



今年是第三年到訪夏河縣城,夏河是藏傳佛教寺廟拉卜楞寺的所在地,夏河是因為大夏河流過而命名的. 拉卜楞寺內住了僧人三千,分六個學院,因為其佛教學術上的聲明,也有很多外來的僧人過來學習.需然寺廟只有不到三百年的歷史,但多少年來卻也是甘肅青海藏民朝拜的重地.藏民也聚居在寺院的附近,形成了一個個的村落. 而這個以拉卜楞寺為中心的甘南(甘肅南部)藏區, 正是這幾年來我那民居建築研究的課題. 這年的深秋是我在夏河待得最久的一次,共兩個多月.每一次從香港過來做調研都會比上一次加深了一點的瞭解.因為這次在這兒待的時間長了,看房子之餘,也因此而認識了很多朋友.

K是我在拉卜楞寺內認識的第一位藏族僧人好朋友. 他八二年出生于甘南一個放牧的山谷. 認識K是經過雙倍的巧合.首先第一個星期我跟姐姐在面的內碰上他(在這些小地方的麵包車的士,路邊有客人便上車,也能隨意叫停司機下車,有點像香港的小巴),他用簡單的英語跟我們聊了幾句.然後在下車前給我留下了他的手機號碼,那時我一心只想著計畫考察工作的事議. 也沒有什麼心情去交友談天. 心想等考察上了軌道才跟他聯絡吧. 就是這樣,跟著下來幾天就一直在忙別的事情. 也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.

一個星期後,姐姐回香港了,我便正式開始進行調研的工作.一個下午,我帶著剛列印出來的調研工作清單,包括訪問問題,過去看望剛被介紹認識的C,在她的家傾談當我考察助手的事宜,我們坐著談著,就在那時候, C家的院子內突然走進來一個僧人,他是來找C的. 這位僧人看來真的有點面熟.啊…那不就是在面的認識的K.原來他是C很好的朋友, K第一句就問我為什麼沒有找他. 他聽了我一個從香港跑到這麼老遠做藏族民居研究後, 跟顯得特別的熱心一定要能幫我. 這樣一來我就不能不交上這個朋友了.


K的漢語說得很好, 是幾年前自學的. 現在正在自學的英語也算不錯. 他有一般這個年紀年輕人的調皮和幽默感,像那些永遠最遲跑進講堂上課的大學二年級學生. K也不缺僧人嚴肅學佛的一面. 認識他不久後,我便跟C過去他那寺裏面的小房室聊天.嘗試瞭解僧人的生活, 有一天,一邊聊的時候,我問起K他小時候在寺裏的生活.他說以前很刻苦. 吃得很簡單, 睡覺就往鋪在地上的羊皮靠. 冬天天未亮的時候起來時, 房子裏盤子盛的水全都結冰了. 小時候不穿鞋在雪地上往經堂來回的走, 手腳都冰冷得很. 有時手指冷得紅腫起來像葫蘿蔔一樣. 他說不是騙我, 那時把雙手插進雪堆裏反而會覺得更溫暖一點. 可想而知,那是怎麼樣難受般的冷.接下來他說最受不了是十歲剛來的時後, 想念父母那種難熬的感覺,解決的方法惟有是晚上躲起來哭.

K說這一切的苦都是最值得的,經過了刻苦之後才會知道什麼是幸福,什麼是溫飽,溫暖,親情..現在當他念經的時候,也就能夠身同感受當下受苦的人們,他們正在經歷的種種.

跟著下來的一個下雪天, 冷得很, 我穿上了羽絨大衣,帶上羊毛手套,跑到寺廟內測量僧人的院子. 助手和其他的僧人坐在屋內做訪問, 而我跑到院子外的通道拍照, 下著雪,很寧靜, 所有的僧人都留在屋內, 就在這個時候, 突然一位年紀小小的小師傅, 穿得再單薄不過,拿著一個鐵鍋在我站在的門前趕路經過, 他停下來了, 在休息,仿佛那個鍋對他來說真的有點重, 他把伽裟弄了一下,然後往上看了一下, 沒有再想下去, 雙手拿起鐵鍋, 繼續趕路, 在通道盡頭拐彎過去了

此時,我看到了K說的小時候… 27.10.2005